2024年3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基地授牌仪式暨首场报告活动在西北师大附中隆重举行。
授牌仪式由西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刘国材主持,参加仪式的领导有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外写作中心主任刘玉泉,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兆寿,中国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站长马静娜,西北师大附中校长周爱祖、副校长缑小锋、纪委书记李东源。
刘玉泉为授牌仪式致辞,致辞重点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的创办宗旨和中心基地的运行机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性和创新性发展的相关研究,发挥报社、学校资源的优势,开展文学和戏剧影视创作研究、教育交流”,“邀请著名作家、学者、诗人,走进中小学,开展文学教育,朗诵、创作、讲座,培养文学优秀组织”。
周爱祖代表学校感谢西北师大以及写作中心领导对附中教育事业的关心与关爱。周校长讲到,师大附中一贯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学校有“知行国学社”“经纬文学社”两个文学社团,创办了《青春正俏》《知行》《北辰》《飞鸿》《昌言》等多种校级、班级刊物;近年来,有不少优秀的附中学子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写作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地的成立为热爱文学的附中学子搭建了又一个走近文学、亲近文化的高端平台,相信将会带领附中学子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马静娜在讲话中肯定了西北师大附中为培养高素质媒体人才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鼓励学弟学妹们借助写作中心坚持文学写作,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徐兆寿和周爱祖为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基地揭牌,马静娜为基地赠送《中国日报》。
授牌仪式结束后,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兆寿为高一、高二北辰班、高一5班、6班的200余名同学做了名为“故乡是需要发现的——我的文学与文化之路”的讲座。在讲座中,徐教授回忆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将“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故事娓娓道来:有孤独有浪漫,有彷徨有执着。更动人的是,在这条漫漫求索路上,徐老师对“传统文化”“西北文化”有了全新的体会和认识,徐老师动情地表示,“返乡是诗人的天职,我们大西北的丰富文化亟待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和发现”。
诗酒趁年华,共赏三月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需坚持守正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文学的责任,更是教育的责任。西北师大附中将借助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这个平台,带领附中学子走近文学,遇见更辽阔的世界;引领同学们亲近文化,在大世界大智慧中找到精神坐标。
(撰稿:李洁 孙爱娟 编辑:朱慧琴 审核:周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