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专题 > 沿途精彩瞬间 > 文章
阿拉木图——为您展现一个立体生动的“苹果城”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8 09:56:24   浏览量:
 
        现在乘着“环飞”活动的航班,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目之所及的是一个满溢着鲜果香气的城市,满眼葱绿,生机盎然。
      很多中国人知道阿拉木图,是从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的投票开始的。这次投票,北京和张家口竟然只是以4票的微弱优势才取得申办权。最初,我们对阿拉木图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已,直到参与“环飞”活动,我们走近它,了解它,才感受这个城市特有的气息和温度。
这是一个地处中亚的城市,名为阿拉木图(哈萨克语:Алматы;俄语:Алма-Ата),它位于哈萨克东南部,东邻中国新疆、南邻吉尔吉斯。地理书上的介绍写得很辉煌,“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教育等中心,是中亚第一大城市,中亚的金融中心。”可是对于哈族人民来说,阿拉木图以它的繁荣与昌盛让民众而自豪,好似一处温柔乡。苏联解体之后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后迁都于阿斯塔纳)阿拉木图过去在1929年到1991年之间作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而后在1991年到1997年之间延续作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是哈族人民情感的寄托地,是他们谈起来会自豪的微笑,并且对它的历史人文侃侃而谈的城市。
       阿拉木图也是个历史性城市,1991年举世瞩目的苏联解体宣言在此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停止存在,从此阿拉木图的政治地位,一直存在并且像颗明星在中亚的大地上闪闪发亮,以它独特的外交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熠熠生辉。
下面以时间脉络进一步谈谈阿拉木图的发展。
阿拉木图对于外来的游客来说是一座风光独特、令人神往的历史名城,古代丝绸之路通过这里,文化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阿拉木图市区满目苍翠,郊外峰峦起伏,远处天山顶上白雪皑皑,城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源自崇山峻岭的溪流穿越市区及近郊,留下一片沃壤。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这里产的大苹果香甜可口,远近闻名。阿拉木图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一座理想的旅游城市,在哈萨克人民心目中永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百五十多年前,一个城市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并且同时拥有中亚最重要的城市的担当
      1854年,一队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天山山脚地区寻得一块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有着优美风景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城堡,取名Zailiysky(外伊犁),一年后改名为Verny(维尔内)。
      从此之后,阿拉木图的时间脉络清晰而平整,哥萨克的又冷又饿的兄弟们绝对没想到他们到底锻造了怎样的传奇。
1867年,阿拉木图成为土耳其斯坦一总督辖区谢米列奇耶州的行政中心。
      1911年,阿拉木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唯一留下的建筑物只是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个城市从初生走向了属于它的浩劫,足够的伤与痛之后,它必定会展现不一样的一面。
      1920年代,当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阿拉木图成为了一个主要的中途站。
      1921年,阿拉木图的名称被改为 Alma-Ata(Алма-Ата),因其城郊盛产苹果得名,也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名字——苹果城。当地的居民们提起阿拉木图的苹果,总是兴奋激动,红亮生光的色彩,香甜脆口的口感,难以忘怀。“阿拉木图最出名的就是苹果,被称为苹果之城。”阿斯哈提记忆里的苹果无与伦比,“很大很红,特别好吃,但现在的苹果也不如以前好吃了。”实际上,整个哈萨克斯坦的风物都异常甘美,苹果依然爽甜,还有硕大的西瓜、甘美的葡萄等等令人垂涎。
      1929年,它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它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
      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科学、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它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哈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将在阿拉木图举行。
      由于外阿赖山的众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图土地肥沃,除了生产谷物外,大部分地方已开辟为果园,城市南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其中苹果园最多,阿拉木图附近还有自然保护区,面积约8万公顷。
      阿拉木图州首府,位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北麓伊犁河支流大、小阿尔马廷卡河畔的人工灌溉绿洲中。南部为山区(最高塔尔戈尔峰,海拔4,973米)及山前平原,北部是大片沙漠和伊犁河谷地。阿拉木图 (Alma-ata) 风光独特,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赖山(中国称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面积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  
      城郊是一派宁静的北国风光。这里的群山峰峦起伏,气势磅礴的天山白雪皑皑,山峰上的白雪终年不化,最高的共青团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银光灿灿,蔚为壮观。从市区乘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行驶,一路上高山流水,美景如画。当车爬行到半山腰时,回头望去,只见万绿丛中,一片长圆形的冰面洁白如玉,平滑如镜,它就是阿拉木图人的骄傲——麦迪奥高山人造冰场。再往上走,一条横跨两山之间的大坝高高在上,右峰当腰一眼人工涵洞里,一束瀑布从高山上倒垂下来,流光溢彩。顺着台阶走到大坝上,放眼远眺,尖塔形的松树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环抱着一个大水库。在这远离市区20公里的山谷中,旅游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留连忘返。
 
      阿拉木图的街道十分特色,棋盘式,纵横整齐,一些街道几度改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市中心的“斯大林街”,在赫鲁晓夫时期改名为共产主义街,现又改名为阿布拉汗大街,以纪念历史上的一位国王。“十月革命广场”已改名为“共和国广场”。民族英雄、诗人和作家在这里受到尊敬和歌颂,他们的雕像和画像在阿拉木图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色调明快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
      阿拉木图的文化教育比较先进,在俄罗斯国家和俄罗斯文化出现以前,哈萨克的文明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哈萨克的民间文艺古已有之,民间传说丰富多彩,19世纪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思想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和启蒙学者,他就是被公认为近代哈萨克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创始人阿巴依·库南巴耶夫,他被尊为国家的精神之父、民族之魂,成了民族和国家的象征。阿拉木图有较为著名的哈萨克语剧院、歌舞剧院、东方歌舞剧院、国立音乐学院(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在前苏联时期就读于此学院)、电影戏剧学院、芭蕾舞剧院等。市内的哈萨克国立民族图书馆,是国内最大的图书馆,始建于1931年。
      阿拉木图的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是这里最好的文化剧院,每周定期会上演一些经典剧目,包括《天鹅湖》《阿依达》《卡门》等,票价也很便宜。还有国家级的中央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如果想了解哈萨克斯坦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这个地方值得好好逛逛。
      阿拉木图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城市,很多的街道和公园都用英雄的名字来命名,阿斯哈提说,有果戈里大街,还有一条冼星海大街,因为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从莫斯科来到阿拉木图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潘菲洛夫公园(又叫二十八烈士公园),为了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潘菲洛夫将军和他的红军战士而建。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一组气势宏大的雕塑,气势磅礴,连着这组雕塑的三十米开外是永不熄灭的长明火。一般新婚男女都会在亲友的陪同下虔诚地向英雄们献花,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并见证爱情的坚贞不渝。

相关热词搜索:阿拉木图 立体 苹果

0

上一篇:奇姆肯特
下一篇:西域瑰宝——乌鲁木齐

图片新闻

更多
  • 勤耕慎育结硕果,诚砺勇迈启新程 ——西北师大附中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勤耕慎育结硕果,...
  • 10周年
    10周年
  • 赓续华章!西北师大附中蝉联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并荣获“金桥工程奖”
    赓续华章!西北师...
  • 书香致远·悦读赋能 ——西北师大附中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书香致远·悦读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