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附中纸媒 > 教育论坛 > 文章
2010-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地理试题命题特点比较分析及2015年复习备考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6 11:22:00   浏览量:
                                                                                                 伏钰
 
2010-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见附表)。试题命制达到了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关于“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时代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试题的学科特点鲜明,考核能力全面,作为选拔性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一、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但是2014年又出现地球运动的考查,试卷难度整体有所下降
    审视2010—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难点内容地球运动从试卷中基本消失,2014年又出现,不过难度不大,其他主干知识仍然抽样考查,必考题目知识点分布如下表所示:
             必考题目主干知识抽样考查2010—2014年时间纵向比较表
    2010 2011 2012
1-3(12分)天气与气候 1-2(8分)工业区位 1-3(12分)农业区位
  4-5(8分)人口 3-5(12分)农业区位   4-5(8分)河流
6-8(12分)产业转移 6-8(12分)等高线 6-7(8分)气候、地形
9-11(8分)水资源 9-11(12分)交通区位   8-9(8分)产业转移
    10-11(8分)等高线
36(26)等降雪量与雪期线 36(28分)气候、水资源 36(22分)工业区位
37(20分)农业区位 37(18分)工业区位 37(24分)农业区位
2013 2014
1-2读图1:我国部分省人口迁移比重变化 1-2图1:国内人口迁移和城市化。
3-5地膜文字材料: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3-5图2(南美某国)区域地理:定位、地球运动和海上航线内容。
6-8图2某地区(台湾)年均温分布,考查气温、降水变化 6-7 “蓝水”、“绿水”的说明资料。水循环中降水、蒸发、蒸腾等环节及与环境
9-11 “雾”的说明材料及图3,考查气候及影响因素。 8-9图3(科隆群岛)区域地理。区域位置分析及与气候、地形、洋流等的相互关系。
10-11图4区域地理(新西兰南岛)地图与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36(22分)图(图5区域等高线)文资料分析,1~3小题。有开放性问题,为两种不同观点提供论据。主要是对沙漠化及其治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36(22分)图7俄罗斯。考查沼泽分布原因;两河流含沙量比较;河口鱼类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7(24分)图6(我国西南某地)坡面植被及地下水分布示意及文字材料,1~4小题。工业发展(引种速生桉造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7(24分)图8三江平原。三江平原环境质量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与气候的关系;该地水稻种植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绿色米都”形成的理由。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洋流、水循环、水资源利用、湿地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试卷整体难度变小,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难度较小,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等值线图常考不衰,尤其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
  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1.等高线地形图和其他等值线图频频出现在新课标卷的选择题中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第1~3题的等高线地形图,向考生展示了额尔齐斯河谷地和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第6~8题和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10~11题的等高线地形图,2014年10-11题的等高线地形图,2013年的6-8题的等温线图其实也是对地形的考查,着重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规律和应用,考查河流流速、海拔、相对高度和坝顶长度的计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和调运知识能力,难度中等。
2.等值线图频频出现在新课标卷的非选择题中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综合题第36题,以一幅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等值线图为载体,着重考查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等值线的判读能力。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选考题第43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展示了河西走廊的地形特征,其狭管效应使地面风速增强,成为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一个地理因素。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7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南美洲秘鲁西海岸气候成因、农业区位因素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013年的36题以一幅区域等高线地图考查地形与沙漠的扩张及其成因,42题选做题旅游地理是神农架地区的等高线图考查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2014年36题 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西伯利亚地区的湿地的成因以及河流含沙量等。
三、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反映热点和社会现实的“新材料、新情境”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着力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一贯是高考的命题思想,给我们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区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备考启示。
1.试题开篇第一组选择题,即以当年热点事件切入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第l~3题,以2009年冬至2010年春的西北雪灾热点为背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以天气系统为考点依托,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分析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011年高考新课标第1~2题,从日本地震热点切入,考查汽车产业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的区位选择问题。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l~3题,关注农业部2012年农业热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以此为背景,考查我国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条件。2013年和2014年都是与现在社会的热点人口迁移,用工和城市化等相关,考查一些背景及成因。
2.非选择题也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回答2012年高考新课标第36题第l问,需要从经济效益(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社会效益(扩大就业)和生态效益(保护红木森林资源)三方面分析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包括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认识、工业的区位优势分析和工业集聚的原因阐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体。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7题,以芦笋种植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和农业区位知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芦笋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据秘鲁出口商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秘鲁芦笋出口总额达4.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5%,美国仍为其最大买家。2013年37题树种引进其实是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014年37题当地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3.选考题目同样关注社会现实
2010、2011、2012年、2013年、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考查的滑坡、地震、飓风、寒潮或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和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问题每年都有发生,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44题环境保护题目,以2012年年初的龙江镉污染事件为隐性背景,2013年太湖的水污染,主要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包括水源地的区位选择和保护城市水源地的措施,2013年43题是2013年4月的大幅度降温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2014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考查考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情感态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可见,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高考命题思想和新课标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关注现实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永远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精髓。
四、开放性试题成为非选择题的主流方向(2014年36题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利于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题型。它能够培养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   
   此类开放性问题在2010—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中没有缺失过: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7题中的第(3)问是: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7题中的第(2)问是: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2013年36题(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此类开放性问题也曾多次出现在其他省份的试卷上,如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第12题第(4)问是: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地理开放式试题以试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确定性、问题背景的实践性和评价的灵活性为基本特征,能够兼容各种版本教材的差异,能充分折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趋势,必然是今后地理高考试卷中的主流特色。
五、选考题目稳中有变,更加突出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1.同必考题目相似,选考题目继承了主干知识抽样考查的传统  旅游地理试题,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和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以地质剖面图和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了滑坡、地震、飓风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环境保护试题,以等高线分布图、表格和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了生态环境问题、可再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
    2.与2010年、2011年高考选考题问题设计不同,2012年高考选考题的问题设计,由一问变成两问,但是2013年和2014年又回归成每题一问。
    如下表所示,选考题目不但继续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更加突出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选考题目问题设计2010一2014年时间纵向比较表
选做题目 2010 2011 2012
42.(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43.(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1)判断甲、乙自缝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44.(10分)
环境保护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2013 2014
42.旅游地理
(10分)
旅游地理图9。对神农架冬、夏旅游条件的说明。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资源及开发。
43自然灾害与防治
(10分)
阅读材料分析4月持续低温对东北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图9福建低山丘陵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原因。
44环境保护
(10分)
据图10(太湖略图)及材料,说明太湖地区泉水污染危害及难以治理的原因。 中华秋沙鸭不断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变化特点 重原因分析,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 事物能力增加解决问题对策,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Ⅱ14年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4年试题人文地理分值所占比重与自然地理分值大致相当,但考查的难度相对较低,给以后的复习增加了不确定性。气候部分和洋流部分等自然地理也没出现较难的习题。地理图表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基本上每题必有图,以图为载体。等值线方面的试题在选择和非选择题中都没有出现,今后复习和指导中还要重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外力因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部分成为今年选择题部分考查的重点,人口、气候、地形、河流、城市、农业、工业仍然是重点考查对象。
  一、2014 年地理高考试卷亮点
  1.选择题:考点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运用;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试题在保持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和难度设置方面稳定的同时,能够注重选取反映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如“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反映出的新时期我国不同地区(省区)人口流动和人口问题;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考察植物的蒸发和蒸腾作用。”这两组新材料在题目设计中,以文字、图像相结合的形式(注:2011年四组材料,两幅图;2012年五组材料,四组共六幅图;2013年四组材料,三幅图,其中两幅地图选材“一中一外”),广泛取材、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蓝水和绿水”题组题目构思精巧,既没有长长的文字表述,又没有复杂的图像,利用有限的信息考查了丰富的内容。
  2.材料分析题:题组小题数量减少,单个分值加大,答案更简短,且在设问词的设置上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拿分。开放灵活,注重“地”与“理”的结合与问题探究;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36题以图文的形式认识西伯利亚自然地理环境形成问题。题目通过“分析沼泽成因;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并分析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这样的三层设问,良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学习水平。几年来的36题在第三问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做出分析论证,可以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考生一个较大的发挥和思维空间。既可激活思维,又可放飞想象。学生答题时这种答案的“宽泛性”对中学地理教学走向“注重地理素养培养”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该题是近几年地理试题注重能力考查的一个典型代表(但2014年第3问没有设置开放性问题)。
  37题以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为背景资料,“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该题的设计,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综合题题型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倡导联系实际,学会案例分析,并能学以致用,尽可能测评考生的地理学习水平。两道必考题的设计,选材不同“一中一外”,空间尺度的“一大一小”,都是关于区域地理探究问题,但地图釆用一具体一抽象,设问与思维角度灵活。不仅利于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同时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选考题:突出主题,注重试题难度的合理控制与风格的近似性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道选考题紧扣主题内容,分别依据区域特征和现实问题,以图文、图表的形式设计问题,即“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题目既精致精当,又精美精巧。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考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合理把握,试题图文、图表信息的呈现方式(自然灾害与防治有图)与设问风格也基本保持一致,其考核内容突出了地理基本技能的运用与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
 二、命题趋势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总体上坚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不出偏题,怪题,保持测量目标、试题难度、试卷风格的“三稳定”,利于考生正常发挥。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一直按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三大测量目标命题,继续保持以往的风格,坚持“选择题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综合分析题创新情景与地理原理相结合”“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风格。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今后高三复习的建议
  目前高考调低难度,主要是为减轻学生负担铺路。高考难度降低,基础教育环节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学生不必再去专攻偏题、怪题和难题。从长远来看,未来要打破“一考定终身”,也要求考题难度下调,这样考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建议考生尽量多抓住基础题,少攻偏题难题,要保证会做的题基本不丢分。预计难度降低对女生来说更有利,因为女生比较细心,更容易得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使用教材为主要资料,认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1.继续加大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大训练区位、原因、特征、影响、条件、措施、意义、变化,八大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常见中心词的训练力度。
2.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构建知识体系。考生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高考每年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地理基础不牢固,地理就考不了高分,甚至得分将很低。此阶段考生应采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该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3.2014年突击考了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三年来地球运动未命题应该理解为一个特例,而不能作为今后地理备考复习的指导方向。
4.今后自然地理(等高线(地形)、天气系统、气候、洋流、河流)和人文地理(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部分的命题有继续出现的可能性,这个已经变成一个常理。
5.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6.应继续训练地理开放性题型。
7.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学会套“模式”,指导学生建好错题集。
8.选修要穿插在平时的相关知识点里面,不应该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搞专题复习。
9.加强对《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提高高考复习和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01年以来,高考命题强调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复习资料年年翻新,复习方法也在不断优化等,但在繁复的变化中“能力立意”这一基本、核心的目标要求不变。而该内容在每一年的《考试大纲》中已表述的非常清楚。如2014年《考试大纲》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高考命题设计实则就是以地理知识、规律、原理等为载体,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试题,以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四种能力。试题难度即表现为每种能力的不同层次。因此,地理复习和备考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学目标要与该能力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讲授或练习,其素材的组织都要围绕能力目标进行。教师教研的重点是分析和解读四方面的考试能力。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二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三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等。对考试目标要求的进一步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价,从而屏弃无效和低效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达到地理能力的目标要求,并以此提高应试的水平。
10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独立思维分析的训练。
高考试题特点之一是:提供地理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逐渐脱离了地理教材,即呈现地理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地理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如果信息中涉及中学生没有学过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会对这些原理和概念作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这些信息或基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和焦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为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讨论环节,多给学生发言机会,训练表述能力;对基础知识、经典内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既要有适当的深度,还要关注横向的、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如主要河流的源流概况、补给来源、径流变化、水利水害。某些地形区的地形分布、地形成因、地形特征、地质灾害等);解题训练时,注重提高学生在提炼地理信息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的能力;考前复习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敏感性,具有这种敏感性的学生,可对信息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快速反映。总之,高考复习和备考训练中,重要的不是教师的面面俱到,而是知识和能力在学生个体的落实和提高。
四、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命题教师谈高考中获取高分的科学思维方法
1.审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2.解题: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的能力要求是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3.答题: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像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
掌握44分高考选择题的五个常用解题法
方法一 图解法
1.方法概述
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失分。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增分策略
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
(1)绘图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2)辅助线法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3)图图转换法
图图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二 因果联系法
1.方法概述
因果联系是地理联系中最常见的联系,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法。因果联系法是地理选择题中最常用的综合判断方法。
2.增分策略
在解答因果联系类选择题时,同学们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
因果联系类选择题,往往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解答。①选项是否正确: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②有无因果关系: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③因果倒置: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方法三 排除法
1.方法概述
排除法是同学们在解答选择题时采用最频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错误选项。此即所谓的“去伪存真”。排除法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选择题,如有的题目中列举的地理现象比较多,难以直接进行判断,这时可以运用排除法。此外,对于同学们感觉不太熟悉的题目,不太熟悉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可提高正确率。
2.增分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解题时要把每个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把一些较易判定、不合题意的选项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选项。通俗地讲,先捏软柿子(先判断容易的选项,再判断有难度的选项),拣出烂柿子(排除错误的选项),吃掉好柿子(选择正确的选项)。一般有三种情况:
(1)排错法
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符的选项。
 (2)排漏法
组合型选择题(又称复合选择题)的选项由多个项目组成。这种类型的题目最适合运用排漏法,但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找出不符合题意的项目,然后排除有这个项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快速选出正确选项,这叫排错法。当然,如果肯定某个项目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项目的选项也可以,这叫排漏法。
 (3)排正法
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做好这类试题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小技巧运用排正法解题最容易粗心大意因为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说法”“不包括”“错误的”等。有不少同学开始做对了但在最后复查时又进行了更改,还是选了一个说法“正确”的选项,结果错了。因此,解此类试题时,最好在说法正确的选项前打“√”,说法错误的选项前打“×”,最后再确定答案。
方法四 代入法
1.方法概述
对于地理计算类选择题或地理关联性选择题,有时从题干中推理出答案较困难,这时就可使用代入法。即将几个选项代入题目中或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正确选项。
2.增分策略
(1)代入验证法
代入验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往往涉及多个地理事物,而题干要求考生找出正确的对应关系,然后作出选择。这种题目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题干涉及一个地理事物,选项涉及多个地理事物;也可以是题干涉及多个地理事物,每个选项涉及一个地理事物;还可以是题干涉及多个地理事物,每个选项也涉及多个地理事物。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考生选择的时候必须全面兼顾方能选出正确选项。具体来说:①考生面对这类试题时,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特殊、自身特点非常明显的选项代入题干;②检验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果不符合题干要求,则排除这个选项,依此类推,进而逐一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正确选项。比如一些计算类选择题有时直接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验证法,即将四个选项代入题目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2)列举代入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猛一看是正确的,但又感觉有不正确的地方,或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难以取舍,这时可以把相关选项分别代入题中,或者用列举的方法即举一个例子证明选项的正误,从而得到答案。
 (3)尝试填图法
有些选择题,尤其是关于地理关联图的选择题,常常提供几个选项,要求同学们将各选项内容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此时,我们可运用尝试填图法解题。解题时,一般将几个选项分别代入图中进行逐一分析、验证,最后确定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为正确选项。
具体做法: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中的信息,把握关联图示意的主题。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第三,分析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第四,将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第五,将难以确定的地理事物尝试代入框中,进行逻辑分析。第六,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清理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填图的正确性。
 (4)跨题代入法
对于地理关联性选择题,有时从题干中推理出答案较困难,这时就可使用跨题代入法。可以先完成后面各题,将后面的正确选项代入前面的题中进行逐项验证;或者前面题中的选项代入下一题中进行逐一验证,前后照应,互相推理,能很快排除一些选项,最后得出答案。但要注意,选择题总题干的材料,才是各小题的可靠条件和依据,不能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添加条件。跨题代入法一般是在感觉题干信息不足以解答问题时使用的方法。这种迂回战术在碰到“硬骨头”时十分有效。
方法五 优选法
1.方法概述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2.增分策略
(1)关键词突破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解答的基本思路是先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全部备选项进行深入浅出的综合分析、鉴别比较,排除其中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答案。
【小技巧】 ①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可分别圈起来突出其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除非整句话都很重要不然不要将整句话都画出来,因为这样做反而显得没有重点了。②可适当地在题旁边写出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如“……已知某经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根据这句话可以推出该经线为20°W那就在题旁边写上有利于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到这个知识点。常用到的如地球自转方向以及不是默认方向的经纬网中的东南西北方向等都可写出。
(2)优选熟项法
有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且有些内容我们并不完全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选出来。
 
掌握56分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
题型一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描述型试题的设计一般是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描述。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答题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题型二 地理事象判断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型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特点和分布的判断。此类题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判断某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属于什么,判断人类生产活动怎么样,是否合理。
【答题模板】 判断型试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对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区域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而某些站、点区位分布是否合理,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考虑。自然条件要结合站点的特点从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社会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经济条件主要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总之,不管是哪种判断型试题,解答的关键都是寻
找依据。
 
题型三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题型四 对比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高考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
【答题模板】
1.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正确解答对比型试题的秘诀所在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对比型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考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二定要点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考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2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模式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题型五 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措施型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答题模板】 在解答措施型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题型
 
六 辨析评价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评价型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答题模板】 评价型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题型七 意义作用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有利作用三者划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答题模板】
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时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在回答意义类试题时,关键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意义的完整表述。
 
阅卷教师谈怎样才能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
1.得分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
(2)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3)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
(4)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
(5)答卷规范,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2.不得分答卷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
(2)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
(3)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也绝不给分。
(4)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要诀1:规范审题读图    过好解题第一关
规范指导:
综合题的审题要注意两点: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力求从提供的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当然,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需要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有些题目问题比较繁琐而苛刻,则需要进行罗列分析;把试题提供信息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三要细审题的分数。
 
要诀2:扬长避短   防止丢分
规范指导:
在回答问题时,对于答案中自己不能准确判断正确与否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即所谓的“避短”。如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涉及自己不是很清楚的地名,这时就不要写出其名称,如果凭印象写错了反而可能扣分。对于答案中自己拿得准、确信无疑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并且要全面,即所谓的“扬长”。
要诀3:科学使用地理术语   套用教材语言
规范指导:
在语言表达时要有意识地规范答题语言。一是尽量使用学科术语来表达忌口语化。如把“市场狭小”答成“市场不大”,“长江夏季径流量大”答成“长江夏天流水多”,“南方种植水稻”答成“南方种植大米”,“劳动力丰富”答成“人口多”,“人口迁移”写成“移民”,“澳大利亚”写成“澳洲”等等。二是尽量使用教材中的语言,因为教材中的语言表述一般是最科学也是最规范的,更容易接近标准答案。
要诀4:掌握严谨和随意    精确和模糊的技巧
规范指导:
地理试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应多角度、多层面、客观地进行描述阐释同时注意识别主导因素。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时间允许时可以适当扩展答题要点和文字但要注意自然地理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严密的不能随意扩展免得画蛇添足而失分。有些人文地理问题有开放性特点可适当扩展但不能信马由缰、做“论文”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现叙述错误。最好罗列几点,言简意赅,准确表达。第二,要掌握精确表述与模糊表述的技巧。精确表述应该是答题的目标,但当没有绝对把握时,不妨使用模糊的语言进行表述。如当无法判断某地到底是位于板块的碰撞处(消亡边界)还是张裂处(生长边界)时,则可用“位于板块边界处”进行模糊表述。
要诀5:书面整洁   不留空白
规范指导:
高考阅卷时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很大速度很快如果考生书写不整洁将会直接影响老师的阅卷有些要点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可能看不到考生可能就要丢失许多分。对于难度较大的问答题考生也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按我们所讲的各类问题的答题方法进行回答那样,得分的几率才能更高。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思维要严密而流畅,答案的表述要条理而科学,答案的书写要整洁而清晰。

图片新闻

更多
  • 10周年
    10周年
  • 欢声笑语辞旧岁,跃虎腾龙谱新篇——西北师大附中举办2024年迎新年教职工趣味运动会
    欢声笑语辞旧岁,...
  • 赓续华章!西北师大附中蝉联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并荣获“金桥工程奖”
    赓续华章!西北师...
  • 书香致远·悦读赋能 ——西北师大附中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书香致远·悦读赋...